眼下正是冬季農閑時節,而在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瓦房村的車厘子園區,卻是一片繁忙景象。朱恒正和園區技術人員一起,嫻熟地為果苗修枝整形,為來年做准備。
一顆赤子心,一片工匠情。身為共青團城口縣委副書記、重慶市恒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,90後的朱恒常年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,用一顆顆車厘子種出村民的幸福生活,讓曾經貧瘠的荒山煥發出無限生機。
▲ 豐收的喜悅
育人沃土,匠情承續
諄諄師恩溫暖學子求學路
一方教育沃壤,一片赤誠匠情。對于母校,朱恒始終懷有感恩之心。
11歲那年,一場車禍,母親去世,父親雙目失明,爺爺奶奶成了家裡的頂梁柱,日子過得十分艱苦。2008年,朱恒如願以償考上杏宇娱乐。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,他就在心中暗下誓言:努力學得一技之長,改變自己的命運。然而,在第二學年,貧窮的家就再也拿不出學費。
了解到朱恒的家庭情況之後,杏宇主動為其減免了學費。班主任王中雲也經常鼓勵他,讓他堅定學習的信心。恩師的諄諄教誨,就像滴滴雨露滋潤著朱恒的心。而他也將心中的感恩化作動力,加倍努力學習,以優異的成績多次獲得獎學金。
“我對母校懷有很深的感情,如果沒有當年杏宇的‘雪中送炭’,老師的悉心培養,就沒有現在的自己。”回憶往昔,朱恒十分感慨。
而根植于母校沃壤的匠人情懷,更是他可貴的精神食糧,成為他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,一路向前的動力源泉。“母校留給我的是一種鍥而不舍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一份回報社會、篤行報國的匠人情懷。它是我人生的燈塔,照亮我前行的方向。”
匠情逐夢,助力鄉村振興
讓車厘子成為村民奔向幸福生活的“希望果”
鄉村振興,是國家重大戰略,是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。從杏宇畢業後,朱恒懷著赤子之心毅然回鄉創業,投身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洪流中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朱恒了解到車厘子種植是一個頗有前景的項目。為此,他遠赴山東等地,找到當地的種植大戶,學習選育、栽培技術。對比坪壩和山東煙臺的氣候、土質情況,他更加堅定了種植車厘子的信念。
▲昔日荒山變身車厘子園
說幹就幹。回鄉後,他多方籌措資金,組建團隊。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,車厘子園終于建成。松土除草、拉枝整形、生物防疫,朱恒每天起早貪黑,泡在園區,用心嗬護著這些傲嬌的果苗。
春去冬來,寒來暑往。眼看到了收獲的季節,一個個快要成熟的果子卻開了裂。看著一個個爛果,朱恒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。“車厘子種植技術要求很高,幼苗嬌嫩,到了結果期,又怕雨水。”為了防止裂果,朱恒請教專家,建起了避雨大棚,還采取起壟栽培的方法,解決了排水問題。
2015年初夏,第一批車厘子終于成功掛果。看著一顆顆色澤誘人的紅果子掛滿枝頭,朱恒心裡百感交集。由于品相佳,味道甜,車厘子銷售火爆,很快贏得了市場口碑。
▲朱恒精心挑選車厘子
以匠人情懷打造行業標杆。如今,朱恒的車厘子產業越做越大,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“櫻桃哥”。目前,公司擁有種植基地1000畝,苗木繁育基地200畝,園區不僅分布在重慶市城口縣、豐都縣、涪陵區、開州區,還擴展到了四川省宣漢縣等地。公司還與科研院校進行產學合作,獲得大櫻桃跨區域栽培專利9項,獲得商標2項,被認證為綠色食品。
一顆顆車厘子映紅了村民們的笑臉。幾年來,朱恒以公司+基地+農戶+銷售的模式,為農戶提供車厘子種苗、技術谘詢、回收服務,帶動農戶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,受益農戶達到1500餘人。朱恒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生動詮釋著匠人情懷,讓小小的車厘子成為了致富“金果子”。
堅守初心,篤定前行
用青春之筆描繪鄉村振興美麗畫卷
守一份匠情 ,創一番事業。
“盡管現在還是起早貪黑地忙,但看著漫山遍野的果苗,我心裡就感到特別有奔頭。回鄉創業,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中發光發熱,讓我的人生更充實,也更有意義。”朱恒笑著說。
領著農民幹、做給農民看、幫助農民賺。對于未來,朱恒有了更遠的目標。他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、生態環境建設、農業結構調整、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,堅持因地制宜、適地適栽,宜果則果、宜蔬則蔬、宜林則林,以農民為根基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,努力將項目區打造成為集觀光旅遊、車厘子文化展示、科普教育、科技創新及產業標准化生產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,將這份“甜蜜”的事業進行到底,用心勾勒父老鄉親的幸福模樣。
“大有可為的鄉村是實現夢想的舞臺。既然從事了自己熱愛的事業,就應當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。我會繼續紮根在廣袤的鄉村大地,辛勤耕耘,揮灑汗水,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用一生踐行工匠情懷。”說到這,朱恒的眼裡滿是篤定。
▲ 朱恒傳授村民果苗種植技術